×

遁逸无闷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遁逸无闷"造句
  • 见“遁世无闷”。
  • 遁逸:    亦作“遯逸”。    1.  避世隐居...
  • 无闷:      1.  没有苦恼。 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
  • 遁逸:    亦作“遯逸”。    1.  避世隐居。    ▶ 《楚辞‧远游》: “形穆穆以浸远兮, 离人群而遁逸。”    ▶ 王逸 注: “遁去风俗, 独隐存也。”    ▶ 《晋书‧李重传》: “外无希世之容, 内全遁逸之节。”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眇遯逸于人群, 长寄心于云霓。”    ▶ 宋 苏舜钦 《投匦疏》: “且遁逸之士, 不示见闻, 今陛下垂诏而杂举之, 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  退走;逃走。    ▶ 《梁书‧侯景传》: “贼党大喜, 告 景 曰: ‘西师惧吾之强, 必欲遁逸, 不击, 将失之。 ’”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 “自兵起, 盐商不敢行, 传言虏且犯 通 泰 ,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 盐利大乏。”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 “役吏反牌, 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 何其芳 《黄昏》: “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 在幽暗的窗子下, 在长夜的炉火边, 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  散失;遗漏。    ▶ 宋 叶适 《<巽岩集>序》: “凡实录、正史、官文书, 无不是正, 就一律也;而又家录、野记, 旁互参审, 毫发不使遁逸, 邪正心迹, 随卷较然。”    4.  放纵;不可约束。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 而阴怀不测, 更不止于野心矣。”
  • 无闷:      1.  没有苦恼。 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 《易‧乾》: “《文言》曰: ……遯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达能兼善而不渝, 穷则自得而无闷。”    ▶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 “持操岂独苦, 无闷徵在今。”    ▶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 “全家遁世曾无闷, 半俸资身亦有馀。”    2.  词牌名。 即“催雪”。    ▶ 宋 王沂孙 、 程垓 有此词, 计九十九字。    ▶ 宋 吴文英 有《催雪》一调, 与此全同。 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 遁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 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
  • 遁野:    亦作“遯野”。  谓隐居民间。    ▶ 清 阎尔梅 《戊申人日》诗: “遯野有情看拾翠, 封侯无相写 凌烟 。”
  • 遁逃:    亦作“遯逃”。  犹逃走。    ▶ 《荀子‧成相》: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蹶。”    ▶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臣得罪于 秦 , 惧而遯逃, 无所容迹。”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 “几个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汉凶恶地盯着她, 好像怕这个犯人遁逃似的。”
  • 遁阴匿景:    隐藏形迹。
  • 遁退:    逃跑退却。    ▶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七月, 贼皆遁退。”
  • 遁隐:    亦作“遯隐”。    1.  犹隐藏。    ▶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 莫得遯隐。”一本作“ 遁隐 ”。    2.  遁世隐居。    ▶ 唐 柳宗元 《龙安海禅师碑》: “遁隐乖离, 浮游散迁, 莫徵旁行, 徒听诬言。”    ▶ 郭沫若 《我们的文学新运动》: “我们宜不染于污泥, 遁隐山林, 与自然为友而为人生之逃遁者。”
  • 遁迹黄冠: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遁音:    犹言销声匿迹。 指隐居。    ▶ 《宋书‧谢灵运传》: “ 广 灭景于 崆峒 , 许 遁音于 箕山 。”
  • 遁迹销声:    谓隐居不出。

相关词汇

        遁逸:    亦作“遯逸”。    1.  避世隐居...
        无闷:      1.  没有苦恼。 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
        遁逸:    亦作“遯逸”。    1.  避世隐居。    ▶ 《楚辞‧远游》: “形穆穆以浸远兮, 离人群而遁逸。”    ▶ 王逸 注: “遁去风俗, 独隐存也。”    ▶ 《晋书‧李重传》: “外无希世之容, 内全遁逸之节。”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眇遯逸于人群, 长寄心于云霓。”    ▶ 宋 苏舜钦 《投匦疏》: “且遁逸之士, 不示见闻, 今陛下垂诏而杂举之, 是欲使之自见闻也。”    2.  退走;逃走。    ▶ 《梁书‧侯景传》: “贼党大喜, 告 景 曰: ‘西师惧吾之强, 必欲遁逸, 不击, 将失之。 ’”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 “自兵起, 盐商不敢行, 传言虏且犯 通 泰 , 而提举官相继遯逸, 盐利大乏。”    ▶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 “役吏反牌, 以遁逸为报。”亦指消失。    ▶ 何其芳 《黄昏》: “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 在幽暗的窗子下, 在长夜的炉火边, 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    3.  散失;遗漏。    ▶ 宋 叶适 《<巽岩集>序》: “凡实录、正史、官文书, 无不是正, 就一律也;而又家录、野记, 旁互参审, 毫发不使遁逸, 邪正心迹, 随卷较然。”    4.  放纵;不可约束。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 而阴怀不测, 更不止于野心矣。”
        无闷:      1.  没有苦恼。 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 《易‧乾》: “《文言》曰: ……遯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达能兼善而不渝, 穷则自得而无闷。”    ▶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 “持操岂独苦, 无闷徵在今。”    ▶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 “全家遁世曾无闷, 半俸资身亦有馀。”    2.  词牌名。 即“催雪”。    ▶ 宋 王沂孙 、 程垓 有此词, 计九十九字。    ▶ 宋 吴文英 有《催雪》一调, 与此全同。 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十六。
        遁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遁俗无闷:    见“遁世无闷”。
        遁避:    犹逃避。    ▶ 《初学记》卷十七引 邹闳甫 《广州先贤传》: “﹝ 罗威 ﹞令召署门下吏, 不就, 将母遁避, 隐居 增城县 界。”    ▶ 唐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诗之三: “麾驱非吾任, 遁避亦无术。”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诗文照映, 使山水神情, 无所遁避其间, 真是合作。”    ▶ 钱锺书 《管锥编‧<楚辞> 洪兴祖 补注‧<离骚经>章句序》: “盖‘离’者, 分阔之谓, 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 与‘愁’告‘别’, 非因‘别’生‘愁’。”
        遁野:    亦作“遯野”。  谓隐居民间。    ▶ 清 阎尔梅 《戊申人日》诗: “遯野有情看拾翠, 封侯无相写 凌烟 。”
        遁逃:    亦作“遯逃”。  犹逃走。    ▶ 《荀子‧成相》: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蹶。”    ▶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臣得罪于 秦 , 惧而遯逃, 无所容迹。”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八章: “几个穿黑衣服的彪形大汉凶恶地盯着她, 好像怕这个犯人遁逃似的。”
        遁阴匿景:    隐藏形迹。
        遁退:    逃跑退却。    ▶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七月, 贼皆遁退。”
        遁隐:    亦作“遯隐”。    1.  犹隐藏。    ▶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 莫得遯隐。”一本作“ 遁隐 ”。    2.  遁世隐居。    ▶ 唐 柳宗元 《龙安海禅师碑》: “遁隐乖离, 浮游散迁, 莫徵旁行, 徒听诬言。”    ▶ 郭沫若 《我们的文学新运动》: “我们宜不染于污泥, 遁隐山林, 与自然为友而为人生之逃遁者。”
        遁迹黄冠: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遁音:    犹言销声匿迹。 指隐居。    ▶ 《宋书‧谢灵运传》: “ 广 灭景于 崆峒 , 许 遁音于 箕山 。”
        遁迹销声:    谓隐居不出。

相邻词汇

  1. "遁迹销声"什么意思
  2. "遁迹黄冠"什么意思
  3. "遁退"什么意思
  4. "遁逃"什么意思
  5. "遁逸"什么意思
  6. "遁避"什么意思
  7. "遁野"什么意思
  8. "遁阴匿景"什么意思
  9. "遁隐"什么意思
  10. "遁音"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