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繒)
zēng ㄗㄥˉ
1)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彩。
(繒)
zèng ㄗㄥˋ
1)捆,扎:把这根竿子~好。
(1)
繒
zēng
(2)
(形声。从糸(mì),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3)
同本义 [silk fabrics]
缯,帛也。――《说文》
杂帛曰缯。――《三苍》
瘗缯。――《礼记·礼运》
赤绨缘缯。――《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
灌婴,睢阳贩缯者也。――《汉书·灌婴传》
(4)
又如: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5)
通“矰”。古代射鸟用的箭 [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治其缯缴。――《战国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缴与缯。――《淮南子·说山》
缯缴充蹊。――《三国志·袁绍传注》
(6)
又如: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7)
古国名 [Zeng state]。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
(8)
姓
另见zèng
(1)
繒
zèng
(2)
绑;扎 [tie;bind;fasten]
缯丝为弦。――《新增格古要论·制琴法》
另见zēng
- 缯布 缯帛布疋。 ▶ 《韩诗外传》卷八: “非缯布五谷也, 不可籴买而得也。” ▶ 《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远夷乐德歌诗》曰: ‘……多赐缯布, 甘美酒食。 ’” ▶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进封 恪 阳都侯 ……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 “见 张说 之领 幽州 也, 每岁入关, 辄长辕挽辐车, 辇 河间 蓟州 庸调缯布, 驾槥连軏, 坌入关门。”
- 缮饰 修葺装饰。 ▶ 《后汉书‧杨震传》: “雕修缮饰, 穷极巧伎。” ▶ 前蜀 杜光庭 《代陶福太保修濜口化请额表》: “芝田柰苑, 咸荷精严;古庙儒宫, 亦蒙缮饰。” II修理整治。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国新流亡, 今乃复殷给, 缮饰备利, 吴 必惧。”
- 缯帛 丝绸之统称。 ▶ 《管子‧国蓄》: “春赋以敛缯帛, 夏贷以收秋实。” ▶ 唐 白居易 《重赋》诗: “缯帛如山积, 丝絮似云屯。” ▶ 明 吴骐 《塞下曲》: “四牡騑騑出 玉门 , 诏持缯帛赐 乌孙 。”
- 缮録 缮録 基本解释:1.誊写。
- 缯彩 亦作“缯采”。 彩色缯帛。 ▶ 汉 贾谊 《新书‧势卑》: “以 汉 而岁致金絮缯彩, 是入贡职于蛮夷也。” ▶ 《南史‧隐逸传上‧朱百年》: “有时出 山阴 为妻买缯采五三尺, 好饮酒, 遇醉或失之。”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 “齐发露顶, 或总剪剃, 缯彩络额。” ▶ 清 孙枝蔚 《爱妾换马》诗: “从列金钗十二行, 缠头夜夜费缯彩。”
- 缮造 修造。 ▶ 《陈书‧宣帝纪》: “今可宣敕主衣、尚方诸堂署等, 自非军国资须, 不得缮造众物。” ▶ 唐 狄仁杰 《言河朔人庶疏》: “修筑城池, 缮造兵甲。”
- 缯楮 帛和纸。 ▶ 宋 苏辙 《次韵文氏外孙骥》: “贤哉 与可 诗中杰, 笔墨馀功散缯楮。”
- 缮览 唐 代 南诏国 官名。 ▶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 “大府主将曰演习, 副曰演览;中府主将曰缮裔, 副曰缮览。”
- 缯絮 缯帛丝绵。 亦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 ▶ 《史记‧匈奴列传》: “初, 匈奴 好 汉 缯絮食物。” ▶ 《后汉书‧杜茂传》: “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 并赐边民。” ▶ 唐 白居易 《赠内》诗: “缯絮足御寒, 何必锦绣文?”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 “ 皇甫真人 , 号为有道术, 善风鉴。 ▶ 高宗 间因大雪中召入, 以手提其所衣缯絮至数袭, 谓 皇甫 曰: ‘先生何怕冷耶?’”
- 缮裔 唐 代 南诏国 官名。 ▶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 “大府主将曰演习, 副曰演览;中府主将曰缮裔, 副曰缮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