钸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鈽)
bū ㄅㄨˉ
1)金属板。
- 钹 (鈸)bó ㄅㄛˊ1)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参考词汇:cymbals门钹 铙钹
- 钷 (鉕)pǒ ㄆㄛˇ1)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钷的乙种射线能使磷光体发光,用来制造荧光粉、航标灯,亦用来制造小而轻的原子电池。·参考词汇:Promethium(Pm)
- 钹(词) [cymbal]打击乐器。由金属制成的圆盘,演奏时可用鼓槌敲击或两片互击。为相当古老(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1200年)且普遍的乐器,自古以来就流传于中东一带,主要用作舞蹈者的乐器。13世纪以前传入欧洲,西方管弦乐队中用的钹源自18世纪盛行的土耳其军乐队。亚洲的钹通常较扁平,中东和西方的钹中间常有一穹顶或突起,碰击时只有边缘接触。长久以来土耳其以精密的技术制造出最好的钹。流行音乐中,钹不用手敲击,而是悬挂在棒状架上轻触或打击,水平放置的踩钹可以用踏板轻轻碰击之。
- 钶 (鈳)kē ㄎㄜˉ1)化学元素“鈮”的旧译。2)〔~??(mǔ)〕小锅。·参考词汇:Cb
- 钹子 即钹。 ▶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胡部》: “合曲时亦击小鼓钹子, 合曲后立唱歌。”
- 钵龙 钵中之龙。 事本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 “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 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龙。 每旱, 坚 常使之咒龙。 俄而龙便下钵中, 天辄大雨”。
- 钹帽 清 代的钹形官帽。 ▶ 清 叶绍袁 《启祯记闻录》卷六: “十二月奉新旨, 官民俱衣 满洲 服饰, 不许用 汉 制衣服冠巾, 由是抚按镇道, 即换钹帽箭衣。”
- 钵钱 布施僧尼的钱财。 ▶ 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 “真人遗意世莫识, 时有游僧施钵钱。” ▶ 《宋史‧宗室传三‧镇王竑》: “妻 吴氏 为比丘尼, 赐 惠净法空太师 , 月给钵钱百贯。”
- 钺 (鉞)yuè ㄩㄝˋ1)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2)古星名。·参考词汇:tomahawk不避斧钺 不辟斧钺 白旄黄钺 刀锯斧钺 斧钺
- 钵釪 见“ 钵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