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鉗)
qián ㄑㄧㄢˊ
1)夹住,限制,约束:~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击。
2)夹东西的用具:~子。老虎~。平口~。~工。
·参考词汇:
clamp grip nip pincers pliers restrain tongs
- 钳且 传说中的善御马者。 一说为得道之人。 ▶ 《淮南子‧览冥训》: “若 钳且 、 大丙 之御也, 除辔衔, 去鞭弃策, 车莫动而自举, 马莫使而自走也。” ▶ 高诱 注: “此二人, 太乙 之御也。 一说古得道之人, 以神气御阴阳也。”
- 钲鼙 即钲鼓。 ▶ 《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 “钲鼙震于阃宇, 锋镝流乎绛阙。” ▶ 吕延济 注: “钲, 金声也;鼙, 鼓也。” ▶ 清 顾炎武 《赠顾推官咸正》诗: “春水湿楼船, 湖上闻钲鼙。”参见“ 钲鼓 ”。
- 钳击 qiánjī夹击。
- 钲鼓 1. 钲和鼓。 古代行军或歌舞时用以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 ▶ 《汉书‧平帝纪》: “遣执金吾候 陈茂 假以钲鼓, 募 汝南 、 南阳 勇敢吏士三百人。” ▶ 《新唐书‧南蛮传下‧骠》: “每拜跪, 节以钲鼓……歌已, 俯伏, 钲作, 复揖舞。” ▶ 金 师拓 《游同乐园》诗: “可怜欢乐极, 钲鼓散云和。”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 “或壮丽而为江山, 或喧阗而为钲鼓。” 2. 并称以言兵事。 ▶ 《汉书‧东方朔传》: “十九学 孙 吴 兵法, 战阵之具, 钲鼓之教, 亦诵二十二万言。”
- 钲鞞 即钲鼓。 古代军旅常用以指挥进退, 故亦引申为战争、祸乱。 ▶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师北帝醮词》: “疫疠兼行, 钲鞞未止, 民多殍仆, 野困逋逃。”
- 钳劫 挟持胁迫。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庶常授州县》: “柄臣弄权, 窃威福以钳劫后进。”
- 钲铙 指铜锣。 ▶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钲》: “《黄帝内传》曰: 玄女 请 帝 铸钲铙, 以拟雹击之声。 今铜锣其遗事也。”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请铸大钱》: “又如大小钲铙, 与鼓相配而鸣者, 为岁首戏乐之具, 从前惟富户乃有之, 近则中小户亦多有之。”
- 钳勒 将衔勒放入马口。 喻严加约束。 ▶ 《后汉书‧崔寔传》: “自数世以来, 政多恩贷, 驭委其辔, 马骀其衔, 四牡横奔, 皇路险倾。 方将钳勒鞬輈以救之, 岂暇鸣和銮, 清节奏哉!”钳, 一本作“ 柑 ”。 参见“ 钳马 ”。
- 钲歌 即铙歌。 军乐。 ▶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 “钲歌首寒物, 归吹践开冬。” ▶ 黄节 补注: “钲歌, 铙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