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鯪)
líng ㄌㄧㄥˊ
1)〔~鱼〕a.体侧扁,口小,有两对须,肉味鲜美,亦称“土鲮鱼”;b.古代传说中人面鱼身的人鱼,亦作“陵鱼”;c.古代传说中腹背有刺,能够吞舟的大鱼。
2)〔~鲤〕哺乳动物,全身有角质鳞片,无牙齿,吃蚂蚁。鳞片可入药。俗称“穿山甲”。
- 鲮鲤 穿山甲。 又名龙鲤、石鲮鱼。 ▶ 《楚辞‧天问》“鲮鱼何所” 汉 王逸 注: “一云鲮鱼, 鲮鲤也, 有四足, 出南方。” ▶ 《魏书‧高佑传》: “ 高宗 末, 兖州 东郡 吏获一异兽, 献之京师, 时人咸无识者, 诏以问 佑 。 ▶ 佑 曰: ‘此是 三吴 所出, 厥名鲮鲤, 馀域率无。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鲮鲤》: “其形肖鲤, 穴陵而居, 故曰鲮鲤, 而俗称为穿山甲。 ▶ 郭璞 赋谓之龙鲤。 ▶ 《临海水土记》云: ‘尾刺如三角菱, 故谓石鲮。 ’”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介语‧鲮鲤》: “鲮鲤, 似鲤有四足, 能陆能水, 其鳞坚利如铁, 黑色, 绝有气力, 能穿山而行, 一名穿山甲。”
- 鲭鳀 青鱼的别名。 ▶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鳞下》: “鲭鯷, 背青, 身长。 一名青鱼。”
- 鲮鳢 鲮鲤。
- 鲭鲊 鲭鲊(鯖鲊)拼音:zhēng zhǎ 注音:ㄓㄥ ㄓㄚˇ 词语解释用腌鱼制作的鱼脍。《南齐书·虞悰传》:“上就 悰 求诸饮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 悰 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 唐 王维 《赠吴官》诗:“江乡鯖鮓不寄来, 秦 人汤饼那堪许。”
- 鲯 (鯕)qí ㄑㄧˊ1)〔~鳅〕鱼,体侧扁,长达一米,尾柄细小,黑褐色,头高大,额部隆起,背鳍很长,尾鳍分叉深,生活在海洋中。鲯鳅
- 鲭(词) [mackerel]分布于全世界温、热带海域的鲈形目鲭科食用鱼和游钓鱼的统称。游动迅速,食肉,体呈鱼雷形,长30~170厘米。北大西洋的普通鲭(Scomber scombrus)以及盛产于加利福尼亚沿岸和大西洋的凤尾鲭(S. colias),都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同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还有印度鲭[羽鳃鲐属(Rastrelliger)]、舰鲠[舵鲣属(Auxis)]。马鲛属(Scomberomorus)则为受欢迎的游钓鱼。mackerel一名也指某些鲨类(参阅鲭鲨[mackerelshark])、金枪鱼和狐鲣。
- 鲯鳅 qíqiū[dolphin;dolphinfish] 一种鱼,身体长而侧扁,黑褐色,头大,眼小,生活在海洋中
- 鲭 (鯖)qīng ㄑㄧㄥˉ1)鱼类的一科,身体呈梭形而侧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鲐鱼”即属于鲭科。·参考词汇:mackerel(1)鯖qīng(2)鱼名 [mackerels]。北大西洋产的一种鱼,上体绿色,有黑蓝色横纹,下体银色,在欧洲和美洲都是一种最重要的食用鱼,主要的捕捉季是当它们离开大海,成群地游向岸边产卵的时候另见zhēng
- 鲰 (鯫)zōu ㄗㄡˉ1)小鱼。2)〔~生〕a.古代用以骂人的话,意谓短小愚陋的人;b.谦辞,称自己。
- 鲬 (鯒)yǒng ㄩㄥˇ1)鱼的一类,身体长形,无鳔,肉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