儇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xuān ㄒㄩㄢˉ
1)轻浮:~薄(轻薄)。~子(轻薄而有小聪明的人)。
2)聪明而狡猾。
- 儇丽 敏慧美好。 ▶ 清 钮琇 《觚剩‧赋梅释云》: “有童名 紫云 者, 儇丽善歌。”
- 儆鉴 鉴戒。 ▶ 《新唐书‧崔群传》: “比诏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略》, 以自儆鉴。”
- 儇佻 xuāntiāo〈书〉轻浮;轻佻。
- 儆醒 警诫而使醒悟。 ▶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 桂迁 想起梦中之事, 痴呆了半晌: ‘昔日我负 施 家, 今日 尤生 负我, 一般之理。 只知责人不知自责, 天以此梦儆醒我也。 ’”
- 儇儇 象声词。 鸟鸣声。 ▶ 明 陈子龙 《为杜徕西悼亡》诗: “韩冯飞恻恻, 秦吉语儇儇。”
- 儆跸 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断绝行人。 儆, 警戒;跸, 清道。
- 儇利 1. 敏捷灵巧。 ▶ 《诗‧齐风‧还》“揖我谓我儇兮” 唐 孔颖达 疏: “谓我甚儇利兮。” 2. 轻快流利。 ▶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 “其(《柳枝词》)声情之儇利轻隽, 与《竹枝》大同小异, 与七绝微分, 亦歌谣之一体也。”
- 儆省 警诫省悟。 ▶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 “ 丁公 此举大快人意, 大快生平, 亦大有功于朝廷矣。 从此大有儆省, 大有震惧, 不敢慢法以自作殃, 何可当哉此疏也邪!” ▶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王不知儆省, 必有身弑国亡之祸。” ▶ 《明史‧宋纁传》: “言官极论得失, 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 上意犹有所儆省。”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 “榜其罪, 使远迩所共闻, 所以兴其儆省之念, 知其所恶而勿为。”
- 儇好 轻佻媚好。 ▶ 王闓运 《桂阳州志序》: “薄俗儇好, 衣冠趋跄。”
- 儆畏 警惕和畏惧;戒惧。 ▶ 明 李东阳 《求退录》: “尤愿陛下儆畏天戒, 矜恤民穷。” ▶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 道光 帝责成他们‘分路兜剿, 务使该夷片帆不返, 俾知儆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