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时病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ǐn shí bìng sú
【解释】指忧虑时俗
【出处】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示例】明·唐顺之《答冯午山提学书》:“如仆辈虽念此痛痒相关,不能无~之意。”
【拼音码】msbs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忧虑时俗
- 悯 (憫)mǐn ㄇㄧㄣˇ1)哀怜:怜~。~恤。~惜。~恻。2)忧愁:~默...
- 时病 1. 当时的弊病。  ...
- 俗 sú ㄙㄨˊ1)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
- 时病 1. 当时的弊病。 ▶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 “所以顺人情而急时病也。” ▶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 “今所属有此灾异, 故当忧思本朝, 建言时病以箴之。” ▶ 清 褚人获 《坚瓠六集‧措置失宜》: “道路之言, 切中时病。” 2. 时疫;流行病。 ▶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 “﹝ 王春春 ﹞数日前, 时病死了。” ▶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此间已大有夏意……但时病尚不及 北平 之盛。”
- 病俗 犹言忧民忧俗。 ▶ 宋 曾巩 《答李沿书》: “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 信如是, 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而予之所爱且畏者也。”
- 悯然 哀怜貌。 ▶ 《南齐书‧曹虎传》: “若遂迷复, 知进忘退, 当金钲戒路, 云旗北扫……兵交无远, 相为悯然。”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 玉妃 ﹞次问 天宝 十四载已还事。 言讫, 悯然。”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温宪》: “后 荥阳公 登大用, 因国忌行香, 见之, 悯然动容。”
- 悯救 忧虑而思拯救。 ▶ 宋 苏轼 《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 “若朝廷悯救风俗, 全养士节, 即乞尽罢上件岁终支赏条贯。”
- 悯笑 怜悯讪笑;可怜亦复可笑。 ▶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 “仆见险不能止, 动不得时, 颠顿狼狈, 失其所操持, 困不知变, 以至辱于再三, 君子小人之所悯笑, 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 “臣区区以此言达于冕旒者, 非不知出口祸从, 为众悯笑, 盖欲陛下一悟, 则天下蒙福。” ▶ 明 杨慎 《词品‧陈季常》: “观此则 季常 , 载侍女以远游, 及暮年甘于枯寂, 盖有所制而然, 亦可悯笑也哉!”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半年的事, 几个的人, 就这么矛盾支离, 实在可以使人悯笑。”
- 悯护 怜悯庇护。 ▶ 前蜀 杜光庭 《赵国太夫人某氏疾厄醮词》: “伏惟诸天悯护, 众圣矜怜。”
- 悯谅 怜恤体谅。 ▶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之二: “骛名之士如某君, 孤进宜悯谅也。”
- 悯愧 忧伤怀惭。 ▶ 《旧唐书‧元载传》: “朕涉道犹浅, 知人不明, 理绩未彰, 遗阙斯众, 致兹刑辟, 悯愧良深。”
- 悯谏 谓哀怜并规劝之。
- 悯惜 mǐnxī怜惜。
- 悯贫 怜恤贫苦的人。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解给》: “賙急悯贫, 仁宰之事。”
- 悯悼 哀伤悲悼。 ▶ 《南齐书‧沈冲传》: “ 冲 丧柩至止, 恻怆良深。 以其昔在南蕃, 特兼悯悼。” ▶ 唐 元稹 《赠楚继吾等制》: “其帅 旻 具上其功伐, 请议褒崇, 言念云亡, 尤用悯悼。” ▶ 《旧唐书‧李嗣业传》: “壮节可嘉, 将谋于百胜;忠诚未遂, 空恨于九原。 言念其功, 良深悯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