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不自胜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ēi bù zì shèng
【解释】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拼音码】bbzs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英文】unbearably sad
- 悲 bēi ㄅㄟˉ1)伤心,哀痛:~哀。~伤。~怆。~痛。~切。~惨。~凉...
- 不自胜 谓自己不能承受。 ▶ 《宋书‧王僧绰传》: ...
- 不自胜 谓自己不能承受。 ▶ 《宋书‧王僧绰传》: “ 太祖 引见, 下拜便流涕哽咽, 上亦悲不自胜。” ▶ 宋 文天祥 《无锡》诗序: “是行驱之入北, 感今怀昔, 悲不自胜。”
- 喜不自胜 xǐ bù zì shèng 【解释】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示例】当得知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的消息时,他当然是~的。【拼音码】xbz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非常高兴【英文】unable to contain oneself for joy
- 自胜 克制自己。 ▶ 《老子》: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 《史记‧商君列传》: “反听之谓聪, 内视之谓明, 自胜之谓强。” ▶ 宋 苏轼 《谢韩舍人启》: “感荷激切, 不能自胜。” ▶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 “ 孝先 得命, 喜不自胜, 如疾甚遇药。”
- 不自喜 犹言不自思量。 ▶ 《史记‧外戚世家》: “帝非我不得立, 已而弃捐吾女, 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韩御史 良久谓丞相曰: ‘君何不自喜?’”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足下甚苦, 暴衣露冠, 将兵助 楚 讨不义, 足下何不自喜也?” 清 黄生 《义府‧不自喜》: “诸云不自喜, 即今俗云好不思量之意。 必当时方言如此。”
- 不自在 1. 谓生病。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摺: “望得人眼欲穿, 想得人心越窄, 多管是冤家不自在。” ▶ 王季思 注引 毛西河 曰: “北人称病为不自在。” ▶ 《红楼梦》第七四回: “素日 晴雯 不敢出头, 因连日不自在, 并没十分妆饰, 自为无碍。” 2. 不舒服。 ▶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会语四》: “人要于身心不自在处, 究竟一个著落。”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她眯起肿眼向那黄瘦的男子恭顺地又像夸耀地一笑时, 道静 心里突然感到了不自在。” 3. 不高兴。 ▶ 《红楼梦》第七二回: “昨儿 周太监 来, 张口一千两, 我略应慢了些, 他就不自在。” ▶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一章: “在旁边蹲坐着的那个当爹爹的男子, 油然眉头紧皱, 摆出一面孔的不自在。”
- 不自意 自己没有料到。 ▶ 《史记‧项羽本纪》: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 将军战 河 北, 臣战 河 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 秦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公不自意获之, 愈喜愈惧, 瞬息万虑不安。” ▶ 明 张居正 《归政乞休疏》: “臣一介草茅, 行能浅薄, 不自意遭际先皇, 拔之侍从之班, 畀以论思之任。”
- 不自料 不自量。 ▶ 《楚辞‧九辩》: “窃不自料而愿忠兮, 或黕点而污之。” ▶ 宋 曾巩 《冬望》诗: “嗟予计真不自料, 欲挽白日之而颓。”
- 不自禁 谓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 “ 刘大顺 不自禁地喊出声来: ‘同志!同志!注意后面哪!’” 柯岗 《卡达耶夫在我家》: “翻译同志把这话告诉我之后, 我也全然不自禁的说: ‘在这点上, 我们也是同行。 ’”
- 不自聊 犹无聊。 ▶ 宋 刘克庄 《长相思‧饯别》词: “风萧萧, 雨萧萧, 相送津亭折柳条, 春愁不自聊。” ▶ 宋 赵令畤 《候鲭录》卷五: “ 微之 心不自聊, 既出之翰墨, 姑易其姓氏耳。” ▶ 明 高启 《丁校书见招晚酌》诗: “正坐羁愁不自聊, 远烦舟楫暮相邀。”
- 不自觉 指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 ▶ 《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 “﹝上﹞曰: ‘宰相喧争如此, 可乎?’对曰: ‘诚为不可。 然 覃 等尽忠愤激, 不自觉耳。 ’” 柳杞 《好年胜景》: “ 四喜 说得兴奋起来, 不自觉的拍打着牛屁股。”
- 不自量 bùzìliàng过高地估计自己:如此狂妄,太~。
- 不自满假 不自满,不自大。
- 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解释】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出处】《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示例】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镜花缘》第八十七回)【拼音码】bzll【灯谜面】螳臂挡车;蚂蚁缘槐夸大国【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英文】over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oneself
- 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
- 情不自禁 qíng bù zì jìn 【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处】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示例】她又~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拼音码】qbzj【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英文】let oneself go
- 找不自在 zhǎo bùzìzBi[ask for trouble] 自找麻烦谁也不愿找不自在
- 灯台不自照 比喻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摺: “方信道人心未易知, 灯台不自照。”亦作“ 灯台不照自 ”。 ▶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 “ 月娘 道: ‘你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 ’”
- 蝙蝠不自见, 笑他梁上燕 见“ 蝙蝠不自见, 笑他梁上燕 ”。
- 悲东门 见“ 忆黄犬 ”。
- 悲 bēi ㄅㄟˉ1)伤心,哀痛:~哀。~伤。~怆。~痛。~切。~惨。~凉。~愤。~凄。~恸。~吟。~壮。~观。~剧。乐极生~。2)怜悯:~天悯人。·参考词汇:sad doleful sorrowful ·参考词汇:哀 ·参考词汇:欢 喜大发慈悲 悲喜剧 悲伤 悲壮 悲摧 悲凄 乐尽悲来 悲天悯人 惊心悲魄 悲凉 兔死狐悲 悲叹 悲切 悲泣 风树之悲 悲不自胜 悲愁 悲痛 乐极生悲 泣麟悲凤 禾黍之悲 悲酸 悲惨 悲号 风木含悲 慈悲为本 慷慨悲歌 大慈大悲 乐极悲来 燕市悲歌 悲悯 悲痛欲绝 悲欢离合 悲歌易水 悲苦 悲惜 悲鸣 悲愁垂涕 悲恸 悲咽 悲戚 悲楚 悲歌慷慨 老大徒伤悲 伤悲 悲喜交集 悲哀 悲悼 乐极悲生 悲辛 狐兔之悲 悲秋 慈悲 悲风 悲歌 离合悲欢 含悲 悲观厌世 风木之悲 霜露之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悲从中来 悲愤填膺 见哭兴悲 悲剧 悲声载道 悲怆 悲愤 大放悲声 悲歌击筑 乐极则悲 可悲 悲观 云悲海思
- 悲丝 1. 悲哀的弦乐声。 ▶ 唐 杜甫 《促织》诗: “悲丝与急管, 感激异天真。” ▶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 “巫娥传意托悲丝, 铎语琅琅理双鬓。” 2. 见“ 悲染丝 ”。
- 悱愤 1. 忧思郁结。 ▶ 晋 成公绥 《啸赋》: “舒蓄思之悱愤, 奋久结之缠绵。” 2. 指思虑郁结, 渴求启发。 ▶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 “今为此书, 粗举长生之理, 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 盖粗言较略, 以示一隅。 冀悱愤之徒, 省之可以思过半矣。”
- 悲丝染 见“ 悲染丝 ”。
- 悱悱 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 ▶ 《论语‧述而》“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曰: “ 孔子 与人言, 必待人心愤愤, 口悱悱, 乃后启发为说之。” ▶ 唐 颜真卿 《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 “日月滋深, 室宇将坏, 而文人嘉客, 不得极情于兹, 愤愤悱悱者久矣。” ▶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惟其寡与俗人合也, 于公卿之门, 未尝有姓名, 亦无达者之车回顾, 其疏贱抱道, 而无所与论, 心常愤愤悱悱, 恨不得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