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借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āijiè
有急用时临时向人借钱。
- 摘 zhāi ㄓㄞˉ1)采取,拿下:采~。~取。~桃子。~除。2)选取:~...
- 借 jiè ㄐㄧㄝˋ1)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
- 摘僻 亦作“摘擗”。 拳曲手足。 谓自加拘束。 ▶ 《庄子‧马蹄》: “澶漫为乐, 摘僻为礼, 而天下始分矣。” ▶ 成玄英 疏: “摘僻是曲拳之行。”一说, 烦碎。 ▶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 “掷僻, 当作‘摘擗’。 ▶ 王逸 注《楚辞》: ‘擗, 析也。 ’摘者, 摘取之;擗者, 分之;谓其烦碎也。”
- 摘伏 犹折服。 ▶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严先生祠堂记》: “ 张伯玉 守 河阳 , 作《六经阁记》, 先托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 凡七八本, 既毕, 并会于府。 ▶ 伯玉 一一阅之, 取纸书十四字, 遍示客曰: ‘ 六经阁 , 诸子、史、集在焉, 不书, 尊经也。 ’时 曾子固 亦预坐, 惊起摘伏。”参见“ 折服 ”。 II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时然临下邑, 摘伏信如神。” ▶ 《旧唐书‧玄宗纪上》: “内外官人被诸道按察使及御史所摘伏, 咸宜洗涤, 选日依次叙用。” ▶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莅任之后, 摘伏发隐, 不畏豪横。”
- 摘印 清 制, 地方官犯事, 须即撤职者, 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 限日离任, 叫“摘印”。 ▶ 《清会典事例‧吏部‧外官参劾》: “特参贪酷拏问质审等犯, 一面具题, 一面摘印看守。” ▶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 鸣锣罢市, 围住了摘印的官, 要夺回印信。”
- 摘不开 摆脱不了。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 “老爷家里有一点摘不开的家务, 故此不曾去。”
- 摘取 zhāiqǔ(1)[pick]∶选摘采取摘取瓜果(2)[extract]∶摘要引用摘取各家精要,缀集成书
- 摗 sōu ㄙㄡˉ1)〔搂~〕取。sǒng ㄙㄨㄥˇ1)摇动马衔使马快跑。
- 摘句 摘录文章诗歌之句。 ▶ 《世说新语‧言语》“ 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 宁康 三年九月九日, 帝讲《孝经》, 仆射 谢安 侍坐, 吏部尚书 陆纳 、兼侍中卞耽读, 黄门侍郎 谢石 、吏部 袁宏 兼执经, 中书郎 车胤 、 丹阳 尹 王混 摘句。”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 放翁 古今体诗, 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于后, 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 摖鬼 摖鬼拼音:qì guǐ 注音:ㄑㄧˋ ㄍㄨㄟˇ 词语解释指民俗中的祭毕聚饮。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俚歌成调笑,摖鬼聚喧嚣。”自注:“ 夷陵 之俗……又好祠祭。每遇祠时,里民数百共餕其餘,里语谓之摖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