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言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uànyán
①十分肯定地说:可以~,这种办法行不通。
②断定的话;结论:作出这样的~未免过早。
- 断 (斷)duàn ㄉㄨㄢˋ1)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
- 言 yán ㄧㄢˊ1)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
- 断计 验证核计。 ▶ 《周礼‧春官‧视祲》“终岁则弊其事” 唐 贾公彦 疏: “其吉凶或中或否, 故至岁终断计其吉凶也。”
- 断角 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 ▶ 宋 陆游 《夜坐》诗: “惊鸿避弋鸣烟渚, 断角凌风上雪云。” ▶ 宋 曹文晦 《梅魂》诗: “小桥流水乘春早, 断角残钟半夜寒。”
- 断讫 谓审理处刑结束。 ▶ 明 沈璟 《义侠记‧薄罚》: “谢青天把 王婆 断讫, 且到戏房中别作道理。”
- 断见 佛教谓人之见有两种: 一为常见, 二为断见。 不知己身及诸外物常住, 而反以身死为断灭之见称断见。 参阅《涅盘经》二七、《大智度论》七。 参见“ 断常 ”。
- 断讲 决定讲和。 ▶ 《韩非子‧内储说上》: “为我悔也, 宁亡三城而悔, 无危乃悔。 寡人断讲矣。” ▶ 梁启雄 解: “断讲, 谓决断要讲和。”
- 断覆 对刑事案件的断罪及复核。 语本《宋史‧刑法志一》: “ 建隆 三年, 令诸州奏大辟案, 须刑部详覆。 寻如旧制, 大理寺详断, 而后覆于刑部。”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 宋太祖 时, 刑部覆核各地大辟罪案……各地上奏案件, 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 刑部断覆, 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
- 断讼 审理案件。 ▶ 《韩非子‧内储说上》: “ 李悝 断讼以射, 宋 崇门 以毁死。”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郊祀必洞于礼, 戎事必练于兵, 田谷先晓于农, 断讼务精于律。”
- 断褏 断褏(斷褏)拼音:duàn yòu 注音:ㄉㄨㄢˋ ㄧㄡˋ 词语解释见“ 断袖 ”。
- 断识 决断而有识见。 ▶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 “沉毅断识, 任心而行, 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 断裳 截断裳衣。 取其便于行事。 典出《汉书‧盖宽饶传》: “ 宽饶 初拜为司马, 未出殿门, 断其襌衣, 令短离地, 冠大冠, 带长剑, 躬案行士卒庐室, 视其饮食居处, 有疾病者身自抚循问之, 加致医药, 遇之甚有恩。”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褰帷断裳, 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 扛鼎揭旗之士。 勤恤民隐, 纠逖王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