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愚鲁而刚直。
▶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伴札子》: “臣向以名犯北朝讳, 元不曾接伴……加以禀性昏戆, 遇事褊直, 今若使之馆伴, 恐语言之际, 必有遗忘差错。”
- 昏 hūn ㄏㄨㄣˉ1)天刚黑的时候:黄~。~晓(朝夕。亦指明暗)。~定晨...
- 戆 (戇)gàng ㄍㄤˋ1)傻,愣,鲁莽:~头~脑。(戇)zhuàng ...
- 昏戾 愚昧而暴戾。 ▶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 “ 恭愍王 妃 安氏 择宗亲 瑶 权国事。 已及四年, 昏戾信谗, 戕害勋旧。”
- 昏懵 1. 糊涂;愚昧。 ▶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少聪慧, 长昏懵者, 十常八九。”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考据之难》: “至 赵瓯北 《檐曝杂记》, 以 汤若望 、 南怀仁 至 乾隆 中犹存, 其言直同呓语, 未审老叟何以昏懵若此。” 2. 昏迷;迷糊。 ▶ 清 赵翼 《檐曝杂记‧三界庙》: “途次三儿 廷俊 甫周晬, 忽患异证, 连日昏懵, 不乳不哭, 医莫能愈也。” ▶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子疾渐剧, 昏懵中, 忽作西语索逋声, 努目向人。”
- 昏扰 昏乱, 心神不安。 ▶ 《北齐书‧废帝纪》: “ 文宣 怒, 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 由是气悸语吃, 精神时复昏扰。” ▶ 明 李贽 《解经文》: “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 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 无相可得, 祗缘色想交杂, 昏扰不宁, 是以不空耳。”
- 昏挠 犹言胡涂乱来。 ▶ 《南史‧陈纪上‧武帝》: “冢司昏挠, 旁引寇雠。”
- 昏愦 1. 头脑昏乱;神志不清。 ▶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 荆公 眼中垂泪道: ‘适才昏愦之时, 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 如大官府之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 “方昏愦间, 忽闻妇人哭入。 视之, 则縗绖者 长亭 也。” ▶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 “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 平梅 抬起头来, 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 愚昧;糊涂。 ▶ 《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 “甚矣, 公叔 之病也, 乃使我托国于 卫鞅 , 又曰: ‘不用则杀之。 ’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愦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老妇昏愦, 一时见利取此钱。” ▶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 “他就是那时候的, 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 昏愦腐朽, 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
- 昏愚 1. 糊涂而愚蠢。 ▶ 《旧五代史‧晋书‧李从温传》: “后以多畜驼马, 纵牧近郊, 民有诉其害稼者, 从温 曰: ‘若从尔之意, 则我产畜何归乎?’其昏愚多类此也。” ▶ 宋 欧阳修 《胡先生墓表》: “先生为人师, 言行而身化之, 使诚明者达, 昏愚者励, 而顽傲者革。” ▶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非关喜里乍昏愚; 庄周 曾作蝶, 薛伟 亦为鱼。” ▶ 蒋光慈 《乡情》诗: “我乡的农民也有点兴起, 他们不如从前那般的昏愚。” 2. 指昏愚之事或人。 ▶ 《旧唐书‧元行冲传》: “圣皇纂业, 耽古崇儒, 高曾规矩, 宜所修袭, 乃制昏愚, 甄分旧义。” ▶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 “以 子美 之才气……而时时步庸人之后尘, 分昏愚之一饱, 岂不痛哉!”
- 昏擦剌 同“昏惨惨”。 元 刘致 《寨儿令》曲: “夜已阑, 灯将灭, 纱窗外昏擦剌月儿斜。” ▶ 明 无名氏 《乐毅图齐》第二摺: “每日家驿亭无寝客中单, 昏擦剌灯半盏。”
- 昏愎 昏愦而刚愎。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王安石不幸》: “ 王安石 昏愎之性, 不过思自立功名;而不知其流毒之远, 祸 宋 室甚大, 罪浮于 丁谓 、 王钦若 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