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guǐ ㄍㄨㄟˇ
1)日影。
2)时间:日无暇~。
3)〔日~〕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亦称“日规”。
·参考词汇:
a shadow cast by the sun time
- 晷仪 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 《汉书‧律历志上》: “乃定东西, 立晷仪, 下漏刻, 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 举终以定朔晦分至, 躔离弦望。” ▶ 《后汉书‧律历志中》: “自古及今, 圣帝明王, 莫不取言于 羲和 、 常占 之官, 定精微于晷仪, 正众疑, 秘藏中书, 改行四分之原。”
- 晶饼 指月亮。 ▶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 “再泻金波, 重悬晶饼, 分外铺晴雪。”
- 晷候 犹片刻。 ▶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 “﹝陛下﹞以为……令大兵临之, 凶徒必溃, 不出此岁, 当并成擒。 臣等初奉圣谋, 高深未测;及闻凯捷, 晷候不差。”
- 晶顶 清 代五品文官的顶戴。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 “只可惜计算定来客, 无非是晶顶的居多, 蓝顶的已经有限, 戴亮蓝顶的计算只有一个, 却没有戴红顶的。”参阅《清史稿‧舆服志二》。
- 晷刻 1. 日晷与刻漏。 古代的计时仪器。 ▶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三》: “仪器则钟表晷刻, 不亚西土。” ▶ 《清史稿‧礼志七》: “ 康熙 二十一年, 命展御门晷刻。” 2. 片刻。 谓时间短暂。 ▶ 《西京杂记》卷四: “ 成帝 时, 交趾 越嶲 献长鸣鸡, 伺鸡晨, 即下漏验之, 晷刻无差。” ▶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 “毫厘之差, 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 或遗患于历年。” ▶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刘公墓志铭》: “安人尝侍太宜人疾, 晷刻不离。” 3. 时刻, 时间。 ▶ 《梁书‧贺琛传》: “﹝ 琛 ﹞每见 高祖 , 与语常移晷刻, 故省中为之语曰: ‘上殿不下有 贺雅 。 ’”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 “窥观坐穷晡, 未觉晷刻淹。”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每出, 限以晷刻, 过期, 则诟厉不与饮食。”
- 晶辉 光辉。 ▶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 “ 楚 人四时皆麻衣, 楚 天万里无晶辉。” ▶ 唐 白居易 《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冬旦寒惨憺, 云日无晶辉。”
- 晷度 在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 一年之内夏至日影最短, 一日之内正午日影最短。 古人根据晷度变化测定时序时间, 定一年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同时认为晷度变化与人事变化相应, 与吉凶休咎相联系。 ▶ 《后汉书‧爰延传》: “动静以礼, 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 则晷度错违。”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 “晷度有昭回, 哀哉人命微。” ▶ 黄节 注引《洛书纬‧甄曜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一度为千九百三十二里。” ▶ 南朝 梁 沈约 《明堂登歌》: “祁寒坼地, 晷度回天。” ▶ 元 王祯 《农书》卷一: “若夫远近寒暖之渐殊, 正闰常变之或异, 又当推测晷度, 斟酌先后。”
- 晶轮 指月亮。 ▶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送韩闻西之吴门》词: “前月中秋, 停片舸, 特地来听丝竹。 烂醉高歌, 垫巾侧帽, 饱看晶轮沐。”
- 晷影 见“ 晷景 ”。
- 晶蟾 指明月。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禀启》: “九列光生, 共指晶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