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ìnáng
比喻计谋多的人。特指为别人划策的人:~团。
- 智 zhì ㄓˋ1)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
- 囊 náng ㄋㄤˊ1)口袋:药~。探~取物。~空如洗。~括。2)像口袋的...
- 智囊团 zhìnángtuán[brain trust] 指与制定计划和策略有关,并且时常没有官方的或被承认的地位的专家教授们
- 智器 犹才具。 ▶ 《北堂书钞》卷五七引 晋 王隐 《晋书‧华简传》: “ 简 字 奉骏 , 有智器文藻, 以迁中书郎。”
- 智圆行方 zhì yuán xíng fāng 【解释】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出处】《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而事欲鲜。”【拼音码】zyxf【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智商 zhìshāng智力商数。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如果一儿童的智龄与实足年龄相等,则智商为100,说明其智力中等。智商在120以上的叫做‘聪明’,在8 0以下的叫做‘愚蠢’。一般认为智商基本不变,如两个五岁儿童,智商一个为80,另一个为120,几年后,他们的智商基本上仍分别为80和120。
- 智地 1. 智士聚积之处。 ▶ 北魏 温子升 《为广阳王渊让吏部尚书表》: “抑扬智地, 用舍时流, 实当年之准的, 乃一世之权衡。” 2. 佛教指实证真理的境界。 ▶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 “我行觉路, 径入智地。” ▶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序: “深入智地, 静通还源, 客尘观尽, 妙气来宅。”
- 智周万物 zhì zhōu wàn wù 【解释】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出处】《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拼音码】zzww【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智均力敌 智均力敌拼音:zhì jūn lì dí 注音:ㄓㄧ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成语解释智均力敌【拼音】:zhì jūn lì dí【解释】: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 智名 谓有智谋的名声。 ▶ 《孙子‧形》: “故善战者之胜也, 无智名, 无勇功。” ▶ 杜牧 注: “胜于未萌, 天下不知, 故无智名。” ▶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为无为》: “勇功见而与天违, 智名兴而与道反。 动而民悦者, 劳而德小;为而民喜者, 为而恩少。” ▶ 《晋书‧杜预传》: “南土歌之曰: ‘后世无叛由 杜翁 , 孰识智名与勇功。 ’” 宋 秦观 《崔浩论》: “ 司马迁 以为无智名无勇功, 可谓有道之士也。”
- 智士 zhìshì[intellect] 专心于智力活动的人;致力于反思维或推理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