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昏菽麦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 智昏 亦作“智惛”。 神智迷乱;胡涂。  ...
- 菽麦 1. 豆与麦。 ...
- 智昏 亦作“智惛”。 神智迷乱;胡涂。 ▶ 《淮南子‧齐俗训》: “水击则波兴, 气乱则智昏。” ▶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幽明诡性, 令智惛兮。” ▶ 唐 皎然 《禅诗》: “万法出无门, 纷纷使智昏。” ▶ 茅盾 《子夜》十二: “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
- 菽麦 1. 豆与麦。 ▶ 《诗‧豳风‧七月》: “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 《礼记‧内则》: “饘酏酒醴, 芼羹菽麦。” ▶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 “松柏无完枝, 菽麦断萌櫱。” 2. 比喻极易识别的事物。 ▶ 《左传‧成公十八年》: “ 周子 有兄而无慧, 不能辨菽麦。” ▶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愚夫不为也, 况仆颇别菽麦者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闻言如响, 智昏菽麦, 神之辨也。”
- 利令智昏 lì lìng zhì hūn 【解释】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示例】独苦国人无识者,~,则不免受其饵矣。(章炳麟《敬告对待间谍者》)【拼音码】llzh【灯谜面】财迷【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英文】be blinded by lust for money【故事】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秦军攻占了野王。上党守将冯亭将上党奉献给赵国换取保护,赵孝成王听信平原君赵胜的意见接纳了上党,结果秦昭王派白起进攻赵国,在长平歼灭赵军40万。司马迁评论平原君是利令智昏
- 不辩菽麦 同“不辨菽麦”。
- 未辨菽麦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 形容愚昧无知。 ▶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载湉 小丑, 未辨菽麦, 铤而走险。”参见“ 不辨菽麦 ”。
- 智曹 政府中管理文化教育的部门。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五章: “智曹, 凡创新之事, 特许之荣者掌焉。”
- 智术 zhìshù权术。
- 智数 谋术;心计。 ▶ 《后汉书‧臧洪传》: “ 臧洪 海内奇士, 才略智数, 不比于 超 矣。” ▶ 《北史‧恩幸传‧徐纥》: “ 纥 机辩有智数, 当公断决, 终日不以为劳。”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 “近有一士人, 自言久游太学, 论及 韶 行事, 亦以此为智数过人, 而不以罔上陷老成罪。” ▶ 《朱元璋传》第二章: “ 彭大 勇悍有胆略, 有智数, 敢作敢为, 和 郭子兴 气味相投。”
- 智水 1. 《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 周流不滞, 故乐水。 “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 ▶ 唐 陈陶 《种兰》诗: “智水润其根, 仁锄护其芳。” 2. 灌顶之水。 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 本师用以灌洒头顶, 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 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八。 亦泛指智慧。 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 故称“智水”。 ▶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 “永沐智水, 长照慧日。” ▶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 “抽紫玉于禅山, 朗玄珠于智水。”
- 智教 犹智育。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 “若其公理乎, 则德教、智教、体教之外, 以实用教为最重, 故大学科专行之。”
- 智永 智永 基本解释:陈、隋间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家于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擅正书、草书,时求书者多,门槛为破,遂裹以铁,号“铁门限”。所书《真草千字文》有墨迹、石刻本存世。
- 智敏 才智敏捷。 ▶ 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 “ 临桂 阙令, 檄先生佩两符, 十六在省, 十四在邑, 神闲智敏, 分身应之, 沛若有馀也。”
- 智效 智效拼音:zhì xiào 注音:ㄓㄧˋ ㄒㄧㄠˋ 词语解释见“ 智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