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liànggān
[drip-dry; dry by airing; dry in the shade] 放在空气中除水分
把湿衣服拿去晾干
- 晾 liàng ㄌㄧㄤˋ1)把衣服等放在阳光下,或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干:...
- 干 1)(⑧~??乾)gān ㄍㄢˉ2)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
- 晾晒 liàngshài把东西摊开让日光晒:~粮食ㄧ被褥要经常~。
- 晾夏 谓旧俗在农历三月上巳日起至立夏前曝晒纱葛之类的衣服。 ▶ 《龙游县志‧地理考‧风俗》: “上巳日以纱葛衣出曝, 谓之晾夏。”
- 晾花信 谓稻子开花的时节。 ▶ 《人民日报》1977.12.14: “我只能请农民当老师, 问他稻花何时开?答说, 傍午的时候开, 过一定时候就闭了。 稻开花的时节叫‘晾花信’, 开花时节如遇阴雨, 花不开, 谷子便长不好。”
- 晾墒 晾墒拼音:liàng shāng 注音:ㄌㄧㄤˋ ㄕㄤ 词语解释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的湿度。《人民日报》1966.2.20:“雨多地湿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开沟晾墒,排渍,降底地下水位。”
- 晾鹰台 元 代游猎之所, 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 故名。 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 其地在今 北京 市郊 南苑 。 ▶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南海子》: “城南二十里, 有囿, 曰 南海子 , 方一百六十里。 海中殿, 瓦为之……殿傍 晾鹰台 , 鹰扑逐以汗, 而劳之, 犯霜雨露以濡, 而煦之也。” ▶ 清 吴家骐 《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 “虎旅自谙《司马法》, 鵷班齐侍 晾鹰台 。” ▶ 《新民晚报》1987.8.13: “ 南苑 , 即 南海子 , 自 元 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 ▶ 清 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 南海子 , 登上 晾鹰台 , 观看赛马和斗虎, 仪式十分隆重。”
- 晾台 liàngtái楼顶上晾晒衣物的平台。
- 晿 chēng ㄔㄥˉ1)古人名用字。
- 晾 liàng ㄌㄧㄤˋ1)把衣服等放在阳光下,或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干:~晒。~干。·参考词汇:air dry in the sun晾台 晾干 白鹤晾翅 晾晒
- 暀 wǎng ㄨㄤˇ1)光。2)德。3)是。wàng ㄨㄤˋ1)古同“旺”。
- 晽晽 晽晽拼音:lín lín 注音:ㄌㄧㄣˊ ㄌㄧㄣˊ 词语解释求知貌。《淮南子·俶真训》:“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於天地之间。” 高诱 注:“晽晽,欲所知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