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示例】巴金《家》:“你要知道‘~’,现在树还没有倒呢!”
【拼音码】sdhs
【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英文】when an influential person falls from power, his hangers-on disperse
【故事】南宋时期,奸臣秦桧做丞相,许多势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桧的亲戚曹咏因善于拍马屁而当官,十分得意,唯独曹咏的大舅子厉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桧死,曹咏被贬职,厉德斯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派人送给曹咏
- 树 (樹)shù ㄕㄨˋ1)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
- 倒 dǎo ㄉㄠˇ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 猢狲 húsūn[monkey] 猴子的别称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
- 散 sàn ㄙㄢˋ1)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
- 树倒猢孙散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解释】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出处】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拼音码】sdhs
- 猢狲 húsūn[monkey] 猴子的别称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西游记》
- 小猢狲 小猴子。 借指年轻男子。 有时用作詈词。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摺: “我堪恨那夥老乔民, 用这等小猢狲。” ▶ 《水浒传》第二四回: “婆子便骂道: ‘你那小猢狲, 理会得什么?’” ▶ 《水浒传》第二四回: “ 郓哥 道: ‘我是小猢狲, 你是马泊六!’”
- 猢狲王 旧称乡塾教师或小学校教师。 学童顽皮如猢狲, 因喻其师为“猢狲王”, 含嘲笑意。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嘲学究》: “近世嘲学究云: ‘我若有道路, 不做猢狲王。 ’本 秦桧 之诗也, 秦 盖微时为童子师, 仰束修自给, 故有‘若得水田三百亩, 这番不做猢狲王’。”亦作“ 猢狲大王 ”。 ▶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虽然也没有甚么大进项, 比起没有发达的时候, 在人家坐冷板凳, 做猢狲大王, 已经天悬地隔了。”
- 切树倒根 qiē shù dǎo gēn 【解释】比喻彻底。【拼音码】qsdg
- 树倒根摧 树干倾倒,树根毁坏。比喻人年迈体衰。
- 油煠猢狲 形容轻狂的样子。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摺: “ 莺莺 呵, 你嫁个油煠猢狲的丈夫; 红娘 呵, 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 ▶ 明 孙柚 《琴心记‧青囊阻嫁》: “郎不郎、秀不秀、文不文、武不武, 到去与油煠猢狲的人做夫妇。”亦作“ 油煠猾狲 ”。 ▶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一摺: “似这等油煠猾狲般性轻狂, 他怎图画作麒麟像!”
- 猢狲入布袋 hú sūn rù bù dài 【解释】猴子进了口袋。比喻行动失去约束。【出处】《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拼音码】hsrd
- 猢狲大王 见“ 猢狲王 ”。
- 青肚皮猢狲 方言。 猴子。 ▶ 《何典》第五回: “一个硬头叫化子, 背上擐个长袋, 手里牵只青肚皮猢狲。”
- 山中无好汉, 猢狲称霸王 见“ 山上无老虎, 猴子称大王 ”。
- 树倒猢猻散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斯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后因以“树倒猢猻散”比喻以势利相结合的人,为首者一倒台,依附的徒众即四散。
- 树元立嫡 谓立嫡长子为储君。
- 树党 建立私党。 ▶ 《韩非子‧说林上》: “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 有外为交以削地, 则王之国危矣。”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田荣 欲树党于 赵 以反 楚 , 乃遣兵从 陈馀 。” ▶ 《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 “而 承乾 病足, 不良行, 且惧废, 与 泰 交恶。 ▶ 泰 亦谋夺长, 各树党。”
- 树俗立化 树立风俗教化。
- 树兰 植兰。 ▶ 《淮南子‧缪称训》: “男子树兰, 美而不芳。” ▶ 唐 韩愈 《合江亭》诗: “树兰盈九畹, 栽竹逾万个。”参见“ 树蕙 ”。
- 树兵 犹言引起战乱。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始皇 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 树介 严寒时节, 树上霜雪雾露凝冻成冰, 状如着介胄, 称为“树介”。 ▶ 《新唐书‧五行志一》: “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 阴雾凝冻封树木, 数日不解。 ▶ 刘向 以为木少阳, 贵臣象。 此人将有害, 则阴气胁木先寒, 故得雨而冰也。 亦谓之树介, 介, 兵象也。” ▶ 宋 王溥 《唐会要‧杂录》: “ 开元 二十九年冬十月, 京城寒甚, 凝霜封树, 学者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是。 亦名树介, 言其象介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