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ēndì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探索人生的~。
- 真 zhēn ㄓㄣˉ1)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
- 谛 (諦)dì ㄉㄧˋ1)仔细:~听。~视。~观。~思。2)道理:真~。妙...
- 真谨 认真郑重。 ▶ 《元典章‧礼部四‧蒙古学》: “今后诸衙门依例贡进表章, 并用 蒙古 字书写, 务要真谨, 仰照验施行。”
- 真说 佛典谓佛有二种说法, 一为真说, 一为俗说。 如说无常等、薀处界等、念住等, 属真说。 见 锡兰 所传《论事‧大品》第一章。 参阅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三论宗》。
- 真象 1. 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体。 典出《大般涅盘经》卷三二, 谓众盲摸象, 各说异端, 不见象之真体。 ▶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 “盲人说法迷真象, 狂子谈禅好假龙。”参见“ 盲人摸象 ”。 2. 真相。 事情的真实情况。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 秦妈妈 想起往日那些错综复杂的斗争, 使人眼花缭乱, 不容易立刻看出内在的真象。”
- 真语 1. 佛教语。 说真如一实之理之语, 即不作曲示的实语。 ▶ 唐 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诗: “一度林前见 远公 , 静闻真语世情空。”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凭取一真语, 天官自相寻。” 2. 真实的话。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至今重游此山, 觉童语终是真语。”
- 真贗 真贗拼音:zhēn yàn 注音:ㄓㄣ ㄧㄢˋ 词语解释见“ 真贋 ”。
- 真诣 谓精深的造诣。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签‧陈章》: “ 杨循吉 七人联句诗, 记 陈一夔 好作诗, 酝酿典则, 时有真诣语。”
- 真贝 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作为赐品的贝壳。 我国在 殷 周 时期亦以为货币。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骨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 而或为以后的铅刀铁钱等。”在 云南 一带, 一直用到 清 初。
- 真质 1. 本质, 实质。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今案其真质, 而谓民性已善者, 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 2. 犹纯朴。 ▶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 “ 天竺国 人性狷急, 志尚真质, 于财无苟得, 于义有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