脦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de ㄉㄜ
1)〔肋(lē)~〕见“肋2”。
- 脧 juān ㄐㄩㄢˉ1)剥削:~削。~刻(搜刮)。2)削减,缩减。
- 脥肩 敛身。 ▶ 《文选‧潘岳<射雉赋>》: “望黶合而翳皛, 雉脥肩而旋踵。” ▶ 徐爰 注: “人敛身谓之脥肩。”
- 脨 cù ㄘㄨˋ1)古同“??”。
- 脥 jiá ㄐㄧㄚˊ1)古同“颊”。
- 脩 xiū ㄒㄧㄡˉ1)同“修”。2)干肉:“凡肉~之颁赐,皆掌之。”3)旧时指教学的酬金:束~。~金。4)干枯。脩辞立诚 束脩 脩身洁行 进德脩业 偃兵脩文 簠簋不脩 不脩边幅 封豨脩蛇 条脩叶贯
- 脤膰之国 同姓之国。 ▶ 明 归有光 《镇平王府大奉国将军孝门铭》: “脤膰之国, 亲睦无伍。”
- 脩上 脩上拼音:xiū shàng 注音:ㄒㄧㄨ ㄕㄤˋ 词语解释谓上身长。《庄子·外物》:“有人於彼,脩上而趋下,末僂而后耳。” 郭象 注:“长上而促下也。”
- 脤膰 古代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 ▶ 《周礼‧春官‧大宗伯》: “以脤膰之礼, 亲兄弟之国。” ▶ 郑玄 注: “脤膰, 社稷宗庙之肉, 以赐同姓之国, 同福禄也。” ▶ 贾公彦 疏: “分而言之, 则脤是社稷之肉, 膰是宗庙之肉……而《公羊》《谷梁》皆云: 生居俎上曰脤, 熟居俎上曰膰, 非 郑 义耳。”
- 脩下 脩下拼音:xiū xià 注音:ㄒㄧㄨ ㄒㄧㄚˋ 词语解释谓下身长。
- 脤 shèn ㄕㄣˋ1)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