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ìjǐng
〈书〉自刎。
- 自 zì ㄗˋ1)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
- 刭 (剄)jǐng ㄐㄧㄥˇ1)用刀割颈:自~。·参考词汇:cut the...
- 自制 zìzhì自己制造:~糕点丨~玩具。◆ 自制zìzhì克制自己:~力丨难以~。
- 自利 自己得好处。 谓只图个人私利。 ▶ 《国语‧晋语二》: “抑挠志以从君, 为废人以自利也。” ▶ 《墨子‧非攻上》: “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 众闻则非之,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 清 黄宗羲 《原君》: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没君之道固如是乎?”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 “然而若干叭儿, 忽然转向, 又挂新招牌以自利。”
- 自制力 zìzhìlì[discipline] 自我克制的能力她有非凡的自制力
- 自列 自陈;自白。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拳拳之忠, 终不能自列。” ▶ 《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 “辛亥, 使其弟 秘 逼 新蔡王 晃 诣西堂叩头自列。” ▶ 胡三省 注: “自列, 自陈列其事。” ▶ 宋 王安石 《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三状》: “伏念臣以资序在臣右而行能宜蒙此选者尚多, 故尝自列至于八九。”
- 自刻 1. 自责自励。 ▶ 《韩非子‧安危》: “人主不自刻以 尧 , 而责人臣以 子胥 , 是幸 殷 人之尽如 比干 。” ▶ 《后汉书‧申屠刚传》: “欲令失道之君, 旷然觉悟, 怀邪之臣, 惧然自刻。” ▶ 宋 苏轼 《谢雪文》: “失政召灾, 莫知自刻。” ▶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 “居常清苦自刻。” 2. 亲手雕镂。 ▶ 唐 李商隐 《宫中曲》: “水精不觉冷, 自刻鸳鸯翅。”
- 自刑 自残肢体;自杀。 ▶ 《管子‧小称》: “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 ▶ 《战国策‧赵策四》: “ 豫让 又漆身为厉, 灭须去眉, 自刑以变其容。” ▶ 《史记‧刺客列传》: “今乃以妾尚在之故, 重自刑以绝从。” ▶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勇》: “ 聂政 自 卫 由 韩 , 廷刺其主, 功成求得, 退自刑于朝, 暴尸于市。”
- 自刽以下 zì kuài yǐ xià 【解释】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拼音码】zkyx
- 自刎 zìwěn割颈部自杀;抹脖子。
- 自剖 自我表白;自明心迹。 ▶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序: “盖以大别在数日, 是用自剖, 与王辞焉。” ▶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一: “ 鲁山 不自剖, 全璞竟没躬。”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 “生闻而哗辨, 自谓不痴;然无由见而自剖。”
- 自分 zìfèn〈书〉自己估量自己:~不足以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