虦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àn ㄓㄢˋ
1)〔~猫〕浅毛虎。
- 虧 kuī ㄎㄨㄟˉ1)见“亏”。
- 虥猫 浅毛虎。
- 虨 bīn ㄅㄧㄣˉ1)虎皮上的斑纹。
- 虥 zhàn ㄓㄢˋ1)古同“虦”。
- 虩 xì ㄒㄧˋ1)〔~~〕恐惧的样子,如“震来~~,笑言哑哑。”
- 虤虤 虎怒貌。 ▶ 唐 孟郊 《懊恼》诗: “求闲未得闲, 众诮瞋虤虤。”
- 虩然 威严貌。 ▶ 清 魏源 《<圣武记>序》: “故昔帝王处蒙业久安之世, 当涣汗大号之日, 必虩然以军令饬天下之人心。”
- 虤 yán ㄧㄢˊ1)虎怒。
- 虩虩 恐惧貌。 ▶ 《易‧震》: “震来虩虩, 笑言哑哑。” ▶ 王弼 注: “震之为义, 威至而后乃惧也。 故曰, 震来虩虩, 恐惧之貌也。” ▶ 李鼎祚 集解引 虞翻 曰: “多惧故虩虩。” ▶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 “道冠巍巍, 威深虩虩。” ▶ 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惊风出地户, 虩虩似震雷。” ▶ 清 魏源 《乾隆荡平准部记》: “询谋于廷, 群疑虩虩, 惩 雍正 九年 博克拓岭 之败, 以深入为险。”
- 虣露 暴露。 亦引申指触冒风雨寒暑, 奔走于途。 ▶ 《西京杂记》卷二: “ 朱买臣 为 会稽 太守, 怀章绶, 还至舍亭, 而国人未知也。 所知 钱勃 , 见其虣露, 乃劳之曰: ‘得无罢乎?’遗与纨扇。”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徽宗艮岳》: “山骨虣露, 峰棱如削, 飘然有云姿鹤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