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ù ㄕㄨˋ
1)古同“澍”,时雨灌注。
- 霔雨 霔雨拼音:zhù yǔ 注音:ㄓㄨˋ ㄧㄩˇ 词语解释1.时雨。 南朝 梁元帝 《藩难未静述怀诗》:“差营逢霔雨,立垒挂长虹。”2.降雨。《新唐书·黎干传》:“时大旱, 干 造土龙,自与巫覡对舞,弥月不应。又祷 孔子庙 ,帝笑曰:‘ 丘 之祷久矣。’使毁土龙,帝减膳节用,既而霔雨。”
- 霓骑 传说中仙人以云霓为坐骑。 借指仙人。 ▶ 南朝 陈后主 《同管记陆琛七夕五韵》: “凤驾今时度, 霓骑此宵迎。”
- 霕 tún ㄊㄨㄣˊ1)云大的样子。
- 霓雾 犹言妖氛。 ▶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 “凌历飞流之眚, 惧失正和;晦裂霓雾之灾, 且滥庶物。”参见“ 霓妖 ”。
- 霖 lín ㄌㄧㄣˊ1)久下不停的雨:~雨。~沥。~~。甘~(a.对农作物有利的雨;b.喻恩泽)。·参考词汇:continuous heavy rain
- 霓襟 1. 指道士的衣服。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寄广文》: “龙篆拜时轻诰命, 霓襟披后小玄纁。” 2. 比喻鲜艳的车帷。
- 霖乱 指雨滴。 雨滴下落形成纵横交错的雨线, 故称。 ▶ 南朝 宋 鲍照 《苦雨》诗: “连阴积浇灌, 滂沱下霖乱。”
- 霓裳舞 即《霓裳羽衣舞》。 ▶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千歌万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 ▶ 宋 乐史 《柘枝谱》: “ 汉 则《巴渝女舞》, 晋 则《白紵舞》、《幡舞》、《肩舞》, 唐 则《霓裳舞》, 视《柘枝》舞态曲调, 各有攸胜。”参见“ 霓裳羽衣舞 ”。
- 霖沥 久雨不停。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 “霖沥过二旬, 散漫亚九龄。” ▶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 “时秋暮阴沉, 涉旬霖沥。”
- 霓裳羽衣舞 舞名。 舞曲为《霓裳羽衣曲》, 故名。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霓裳羽衣舞》, 始于 开元 , 盛于 天宝 , 今寂不传矣。” ▶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摺: “今日新秋天气, 寡人朝回无事, 妃子学得《霓裳羽衣舞》, 同往御园中 沉香亭 下, 闲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