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之感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uāng lù zhī gǎn
【解释】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拼音码】slzg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霜 shuāng ㄕㄨㄤˉ1)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
- 露 lù ㄌㄨˋ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感 gǎn ㄍㄢˇ1)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
- 霜露之思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
- 霜露之悲 shuāng lù zhī bēi 【解释】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拼音码】slzb【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霜露之疾 见“ 霜露之病 ”。
- 霜露之病 shuāng lù zhī bìng 【解释】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拼音码】slzb
- 霜露之辰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 犯霜露 1. 形容旅途艰苦。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必使而君弃而封守, 跋涉山川, 蒙犯霜露, 以逞君心。”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 “严驾越风寒, 解鞍犯霜露。” 2. 泛指辛苦奔走。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 “吾家故无恒产, 八口衣食, 皆恃一人犯霜露。 今不幸, 殂谢异域。”
- 霜露感 见“ 霜露之感 ”。
- 今昔之感 jīn xī zhī gǎn 【解释】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拼音码】jx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 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解释】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拼音码】gszg【用法】偏正式;作定语;指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霜露 霜露拼音:shuāng lù 注音:ㄕㄨㄤ ㄌㄨˋ 词语解释◎ 霜露 shuānglù[frost and dew]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 霜霰 1. 霜和霰。 ▶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 “煦蒸霜霰, 莩甲云露。” ▶ 唐 杜甫 《青阳峡》诗: “魑魅啸有风, 霜霰浩漠漠。” ▶ 宋 欧阳修 《山槎》诗: “山中苦霜霰, 岁久无春色。” 2. 喻恶势力。 ▶ 唐 孟郊 《答友人》诗: “道语必疏淡, 儒风易凌迟。 愿存坚贞节, 勿为霜霰欺。” ▶ 明 陆采 《明珠记‧伪敕》: “他犯着龙鳞怒, 难宽霜霰威。”
- 霜鞞 即鞞鼓。 鞞鼓为胡乐。 胡地天寒, 故称。 ▶ 南朝 宋 鲍照 《王昭君》诗: “霜鞞旦夕惊, 边笳中夜咽。”
- 霜霭 秋夜迷茫的月色。 ▶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临玉墀之皎皎, 含霜霭之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