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暇掩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疾雷不及掩耳”。
- 疾雷 1. 急遽发出的雷声。 &nb...
- 不暇 bùxiá没有时间;忙不过来:应接~ㄧ自顾~。
- 掩耳 1. 捂住耳朵不听。 &nbs...
- 疾雷不及掩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解释】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示例】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清·李宝嘉《文明小史》)【拼音码】jlbe【用法】复句式;作定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 疾雷不及塞耳 同“疾雷不及掩耳”。
- 疾霆不暇掩目 犹言疾雷不及掩耳。 ▶ 《淮南子‧兵略训》: “故善用兵者, 见敌之虚, 乘而勿假也, 追而勿舍也, 迫而勿去也, 击其犹犹, 陵其与与, 疾雷不及塞耳, 疾霆不暇掩目。”
- 捷雷不及掩耳 犹迅雷不及掩耳。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迅雷不及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解释】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示例】真是~,问题解决得如此迅速、顺利。【拼音码】xlbe【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英文】as sudden as lightning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打败。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领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袭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 疾雷 1. 急遽发出的雷声。 ▶ 《庄子‧齐物论》: “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 《旧唐书‧高祖纪论》: “决神机而速若疾雷, 驱豪杰而从如偃草。” ▶ 《红楼梦》第九六回: “ 黛玉 听了这句话, 如同一个疾雷, 心头乱跳。”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 而暴风猝起, 益以奔电疾雷, 少顷波平, 孤舟遂杳。” 2. 比喻汹涌的波涛声。 ▶ 《文选‧枚乘<七发>》: “﹝涛﹞似神而非者三: 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 海水上潮;山出内云, 日夜不止。” ▶ 李善 注: “言声似疾雷, 而闻百里。”
- 掩耳 1. 捂住耳朵不听。 ▶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 荀跞 掩耳而走。” ▶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面刺王过, 王至掩耳趋走。” ▶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劝参留守谒大尹, 言语才及辄掩耳。”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一日游 西湖 , 望 建业 五色云起, 诸君谓为庆云, 拟赋诗。 ▶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 ‘此王气也, 后十年有英主出, 吾当辅之。 ’众皆掩耳。” 2. 指不闻不问。 ▶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 “折腰怜傲吏, 掩耳作家翁。” 3. 御寒护耳的用品。 ▶ 《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 “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 故揭一边。 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 为严凝时全掩也。”
- 疾雷将 唐 郑畋 所募精锐部队, 行动迅速, 锐不可当, 号称“疾雷将”。 ▶ 《新唐书‧郑畋传》: “明年, 为 凤翔 陇西 节度使, 募锐兵五百, 号‘疾雷将’, 境中盗不敢发, 发辄得。”
- 掩耳偷铃 同“掩耳盗钟”。
- 掩耳盗钟 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拼音码】yedl【灯谜面】聆【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英文】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 掩耳盗锺 见“掩耳盗钟”。
- 盗铃掩耳 同“盗锺掩耳”。
- 盗锺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窃钟掩耳 见“窃锺掩耳”。
- 窃锺掩耳 亦作“窃钟掩耳”。《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扌弇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
- 遮掩耳目 见“遮人眼目”。
- 席不暇暖 xí bù xiá nuǎn 【解释】连座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拼音码】xbxn【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形容事务繁忙【英文】be in a tearing hurry
- 救过不暇 见“救过不赡”。
- 日不暇给 rì bù xiá jǐ 【解释】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出处】《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示例】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之势。(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三回)【拼音码】rbxj【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时间休息【英文】be fully occupied every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