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tuōtù
逃走的兔子:动如~(比喻行动迅速,像逃走的兔子一样)。
- 脱 tuō ㄊㄨㄛˉ1)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
- 兔 tù ㄊㄨˋ1)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
- 动如脱兔 dòng rú tuō tù 【解释】比喻行动敏捷。【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拼音码】drtt
- 惊猿脱兔 jīng yuán tuō tù 【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拼音码】jytt
-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shǒu rú chǔ nǚ,chū rú tuō tù 【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示例】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出其不备”的妙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三回)【拼音码】svct
-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jìng rú chǔ nǚ,dòng rú tuō tù 【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拼音码】jrct
- 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 敌人开户;后如脱兔, 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 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古人说‘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 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古人说‘~’,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拼音码】jrcz【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定语;形容行动有章法
- 脱免 脱身免祸或免罪。 ▶ 唐 杜甫 《入衡州》诗: “久客幸脱免, 暮年渐激昂。” ▶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摺: “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 ▶ 《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次子 留儿 , 因去寻亲戚商议, 先不在家, 亦得脱免。” ▶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 “杀而榜诸衢, 前后死者百辈, 无得脱免。”
- 脱冠 1. 脱帽。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 “脱冠翦头发, 飞步遗踪尘。” 2. 脱去冠冕。 喻官吏去职。 ▶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归客遂海隅, 脱冠谢朝列。” ▶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呈李功曹》诗: “勉君脱冠意, 共匿无何乡。”
- 脱光 1. 日、月食时失去光辉。 ▶ 《晋书‧天文志中》: “《周礼》, 视祲氏, 掌十辉之法, 以观妖祥, 辨吉凶。 一曰祲……五曰暗, 谓日、月蚀, 或曰脱光也。” 2. 传说中的刀神。 ▶ 《艺文类聚》卷六十引《太公兵法》: “刀子之神, 名曰 脱光 。” ▶ 《初学记》卷二二引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刀启》: “冰锷含采, 雕琰表饰, 名均素质, 神号脱光。” 3. 将衣服全都脱掉;笼罩物或涂料等全部脱落。
- 脱凡 脱离凡俗。 ▶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 “及播而为纪述制作之文, 奇耸健拔, 脱凡化腐。”
- 脱俗 tuōsú不沾染庸俗之气:超凡~│房间布置得淡雅~。
- 脱出 tuōchū(1)[exclude]∶指出生或孵化时脱出当幼虫从卵中脱出时(2)[escape;extricate from]∶摆脱的行为或事实脱出地心引力(3)[prolapse]∶向前、向下或向外脱落或滑出(如在器官脱垂中)
- 脱使 犹倘使。 表示假设。 ▶ 宋 苏舜钦 《难易言》诗之二: “脱使掷丸下峻阪, 未若以财而发身。” ▶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 唐子西 云: ‘脱使真能去穷鬼, 自量无以致钱神。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除夕奏凯》: “脱使群起疑惧, 铤而走险, 为 张 逆添羽翼, 与四城为劲敌矣。”
- 脱剑 1. 解下佩剑。 比喻弃武修文。 语出《礼记‧乐记》: “裨冕搢笏, 而虎贲之士说剑也。”说, 通“ 脱 ”。 ▶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 而虎贲之士脱剑”。 ▶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 “忆昔皇运初, 众宾俱龙骧;解巾佐幕府, 脱剑升明堂。” 2.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 带宝剑以过 徐君 。 ▶ 徐君 观剑, 不言而色欲之。 ▶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 未献也。 然其心许之矣。 致使于 晋 , 故反, 则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 徐 人嘉而歌之曰: ‘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 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 “悲来欲脱剑, 挂向何枝好?”
- 脱体 1. 全身。 ▶ 宋 向子諲 《采桑子》词: “人如濯濯春杨柳, 彻骨风流, 脱体温柔。”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小诗便是得效药, 读罢顿然痊较。 入时衣袂, 脱体别穿一套。” 2. 指病愈。 ▶ 《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 陈青 道: ‘就是小儿侥幸脱体, 也是水底捞针, 不知何日到手, 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 “我去看他时, 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 3. 从根本上脱离。 ▶ 鲁迅 《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 “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 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 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