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ìzhù
翻译并注解:~古籍│《孟子~》。
- 译 (譯)yì ㄧˋ1)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本。...
- 注 zhù ㄓㄨˋ1)灌进去:~入。~射。大雨如~。2)(精神、力量)集中...
- 译电 yìdiàn(1)[encode;encipher]∶把文字译成电码(2)[decode;decipher]∶把电码译成文字
- 译法 翻译的方法。 ▶ 《齐鲁学刊》1986年第2期: “《译注》认为如果把‘何有于我哉’译为‘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这种译法便不是 孔子 谦虚之辞。” ▶ 《历史知识》1986年第2期: “《大唐西域记》对Cina一词的译法, 表明 唐 代已有以‘汉’作为 中国 代称的倾向。”
- 译界 翻译界。 ▶ 鲁迅 《热风‧不懂的音译》: “这‘屠介纳夫’和‘郭歌里’, 虽然古雅赶不上‘柯伯坚’, 但于外国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个《百家姓》里所有的字, 却几乎成了现在译界的常习。” ▶ 《修辞学习》1986年第2期: “把只有在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会有的人和事, 硬塞到外国人写的作品里去, 就会令人感到不伦不类, 甚至成为译界趣谈。”
- 译校 翻译并校勘。 ▶ 《书林》1986年第2期: “另一方面对采用的作品进行译校。”
- 译着 1. 翻译、著述。 ▶ 鲁迅 《书信集‧致夏传经》: “我所译著的书, 别纸录上, 凡编译的, 惟《引玉集》, 《小约翰》, 《死魂灵》三种尚佳, 别的皆较旧。” ▶ 瞿秋白 《致胡适书》: “我以一个青年浅学, 又是病体, 要担任学术的译著和‘上大’教务两种重任。” 2. 翻译的作品。 ▶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读了会‘落个爽快’的东西, 自有新月社的人们的译著在。”
- 译本 yìběn翻译成另一种文字的本子:这部著作已有两种外文~。
- 译码 yìmǎ[decode;decipher] 把编成电码的电报从电码转换成普通语言
- 译文 yìwén翻译成的文字。
- 译码器 译码器 基本解释:将已编码的信息恢复为原信息的装置。由“与”门、“或”门电路组成。可将二进制编码所含信息译出,以实现其操作,用于寄存器地址译码和指令译码。或将二十进制码译成十进制码,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相应的十进制码。
- 译换 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的语词去替换。 ▶ 鲁迅 《花边文学‧奇怪(二)》: “他对于‘对象’等等的界说, 就先要弄明白, 当必要时, 有方言可以替代, 就译换, 倘没有, 便教给这新名词, 并且说明这意义。”